我国健康住宅理论研究达到国际水平
从2001年健康住宅技术要点发布到今天,健康住宅已经走过了8个年头。8年中,已经申报批准40个健康住宅试点项目,分布在全国35个城市,试点的建筑面积近2000万平方米,已经通过验收成为健康住宅示范工程的有11个。到目前为止,在40个健康住宅项目中,设立了117项专项课题,已经完成的有72项。
健康住宅示范试点项目发展到今天,在健康住宅品牌建设、技术创新、技术服务、试点申报、示范工程、专家队伍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充分利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进行居住建设健康影响及规律评估的健康住宅课题研究上,遵循理论实践和实践理论反复研究的规律,为今后健康住宅的进一步创新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国家住宅工程中心2006年承担了国家住宅健康影响规律及评估研究课题,经过3年的努力,在国家住宅工程中心副主任仲继寿博士的带领下,顺利结题。2009年1月6日,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委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组织专家对成果进行了验收。专家认为,该项目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开拓性研究,在理论、方法、应用技术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项目选择问卷调查、因子分析等方法,是该领域的一个突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影响规律的框架体系,开发了研究软件,填补了国内外领域的空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仲继寿博士认为,康居工程作为中国住宅产业化试点工程,对中国住宅产业化起到了推动作用。生态住宅关注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健康住宅试点建设则从人的健康角度出发,研究居住空间和人的关系。只有这样,健康住宅的研究探索才能持久,这也是健康住宅从1999年开始走到今天,依然要坚持走下去的主要理由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在给健康定义的时候包括了生理、心理、道德和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如何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住区健康影响因素框架体系成为这个课题的重中之重。基于对全国试点的广泛调查,该项目研究了影响健康的典型因素,从而建立我国住区健康影响因素的框架体系。并通过大量的调查数据,探索典型健康影响因素怎样影响居住者的健康状况,希望能够提出住区建设健康影响的预评估体系。
健康住宅的课题研究,提出了住区健康现状十大调查报告及其对策研究报告;提出了住区健康影响因素的框架体系;初步提出了典型健康因素健康数据模型,比如说关于老年住宅问题,高层住宅问题,经济适用房住宅问题;建立了住区建设健康影响预评估体系,并开发了评测的软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最终研究的成果包括北京地区住宅健康现状报告,希望从北京地区开始,找到一个认可的研究方法,再推广到全国。
国家住宅工程中心健康住宅综合办公室主任赵旭表示,今后国家住宅工程中心将更加致力于健康住宅的研究,并会更进一步丰富健康住宅的内涵,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住宅评价体系,提高人民住宅生活水平作出贡献。
上一篇:山东寿光房产高峰论坛举办
下一篇:北京将建物业管理地方法规基本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