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科目:工程经济 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 工程项目管理 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  相关课程:环球网校二级建造师考试培训视频课程简章
工程类  一级建造师 二级建造师 监理工程师 一级造价师 二级造价师 一级建筑师 二级建筑师 咨询工程师 一级结构工程师 安全工程师 一级消防工程师 二级消防工程师
工程类  注册测绘师 环评工程师 城乡规划师 房地产估价师 电气工程师 岩土工程师 暖通工程师 环保工程师 水利水电工程师 化工工程师 给排水工程师 造价实训 BIM
财经类  初级经济师 中级经济师 高级经济师 初级会计职称 中级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师 税务师 统计师 初级审计师 中级审计师 基金从业 证券从业 期货从业 银行从业
健康类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卫生职称考试 临床执业医师 中医执业医师 中西医执业医师 口腔执业医师 健康管理师 育婴师 中医康复理疗师 中医养生保健师 小儿推拿师
综合类  导游资格证 教师资格证 教师招聘考试 心理咨询师 社会工作师 人力资源管理师 人力资源经理 人力资源实训 软考高级职称 软考中级职称 英语翻译资格 公共英语
    当前位置: 环球网校 >> 一级建造师 >> 考试资讯 >> 项目管理辅导资料 >> 文章内容

设计与施工的整合是精益建造的发展趋势

1、前言
随着建筑产品的日益增多,开发商之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长期的卖方市场已变为买方市场。顾客对建筑产品质量、成本和个性化设计要求越来越高,产品的寿命周期也要求越来越短。开发商为了赢得竞争市场的胜利,不得不解决加速开发新建筑产品、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提供优质服务等一系列问题。
这系列问题的关键就是时间,将设计与施工过程进行整合就可以显著减少工期,提高设计和施工的柔性。和整个项目的总成本相比,设计过程的成本显得微不足道,但是它对项目施工过程的顺利实施以及最终建筑产品的质量有很大影响。设计与施工的整合可以大大缩短项目周期,减少项目成本,同时更好满足顾客的需要,提供个性化设计。
2、传统建造设计模式与精益建造设计模式的比较
2.1 传统建造设计模式

传统建造开发模式是沿用“串行”、“顺序”和“试凑”的方法,运用串行工程的思想来实施的。在传统的建造工程中,从市场需求分析至形成原型产品,信息在整个产品开发过程中是以顺序方式传递的,是在每个环节工作结束后才传递至下一环节的,在这种建造模式中,整个产品开发过程是一个静态的、顺序的和互相分离的过程。
传统建造设计的流程为:先进行市场需求分析,将分析结果交给设计部门,设计部门进行建筑产品的设计,然后将图纸交给工程部门进行现场施工的准备,采购部门根据要求进行采购,等一切齐全以后进行现场施工。现场遇到问题,建设单位再联系设计部门,设计部门给出设计变更,现场再按照变更来重新施工,如此循环,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2.2 精益建造设计模式
精益建造是由精益生产延伸而来,它是根据精益生产的思想,结合建造的特点,对建造过程进行改造,形成功能完整的一种建造系统。它以顾客为中心,通过采用全面质量管理、拉动式JIT、并行工程来消除一切浪费,追求完美,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和成本的最小化。精益建造的建造管理模型主要包括转换、流程和价值三种理论,生产理论提供一个确定的生产过程,流程和价值的管理可减轻现场变化给任务造成的不利影响。通过运用任务管理、流程管理和价值管理,在圆满交付项目的同时,保证了最小化浪费和最大化价值。
随着精益建造的发展,产生了设计与施工的整合,它使得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能够及时交流。精益建造通过运用团队管理、并行工程的思想以及计划控制体系理论,采取信息透明化、分散决策和知识管理的方法来优化设计与施工的管理。在项目立项阶段通过计划控制体系来减少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同时将设计流程与产品开发交互进行,以达到节省工期的目的。
3、设计与施工整合的理论体系
3.1团队管理

设计与施工的整合强调团队协作精神,它是整合成功的重要保证。它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流程管理等方面的变革,使建造系统能很快适应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最终使得包括市场供销在内的各方面最佳。精益建造的项目不是按行政职能来划分,而是按照项目团队来划分的。项目团队提倡多功能式,团队成员一般由八到十二人组成,主要为设计人员和专业的建筑工程师、结构工程师、服务工程师。团队成员可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共同解决施工现场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在工作流中采用集成链来控制流程的顺畅,使得以前指定的流程瓶颈得到解决,以保证工期。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工作。
3.2并行工程(CE)
并行工程是设计与施工整合的不可缺少的理论体系,它可减少施工中的时间和节约成本,并提供更好的满足顾客要求的建筑产品。采用并行工程,可以大大改善新产品开发过程,能大幅度缩短开发周期(包括减少设计变更,缩短设计时间、施工前准备时间、施工时间、销售时间等),降低新产品全寿命周期中的成本(包括设计、施工、销售给顾客至建筑产品报废等成本)。实现CE的关键是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的集成和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协调。并行工程的应用,使得设计开始阶段可结合顾客的要求来设计产品,施工过程也时刻与顾客保持紧密的联系,同时还消除了工作流中不必要的浪费。
3.3计划控制体系
计划是为了更好地达到目标,控制是为了不断地接近目标,消除偏差。由于建筑产品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现场施工时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因此要用计划控制体系调整。传统的计划方法只是注重未来的工作,而没有注意到计划对当前工作的影响,最后计划者体系能很好的解决了未来和现在工作的问题,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计划控制体系主要就是通过最后计划者体系来执行的。计划者在设计阶段就与整个团队进行协作式工作,施工过程中一旦有问题就组织临时小组进行讨论,然后重新设计计划体系,再进行控制。在设计与施工的整合过程中,根据现场的情况不断地运用计划控制体系,以保证工作流程的可靠性。
4、设计与施工整合运用的方法
4.1 信息透明化

设计过程的信息透明化通过明确的模式和信息的及时回应来实现,它是设计成功不可缺少的前提。据统计,设计师在变更上投入的工作时间占总项目设计时间的40%~50%。而设计变更的主要原因就是设计师与现场施工人员之间缺乏沟通,造成了施工现场很多的问题。在设计与施工整合的过程中,看板管理使得成员之间信息对称,能及时得到信息,及早解决问题,最终保证了现场的顺利施工。员工将信息储存于在线数据库中,这样所有需要信息的人就可共享。此外,信息透明化能捕捉和处理信息,既拓展了人们的知识,并为压缩管理层次和实现扁平化组织提供了技术支持。
4.2 分散决策
在项目组织中运用分散决策,使得参与者了解现场施工情况,能够及时进行小组决策,尽快解决问题。分散决策意味着项目的领导者要适当放权,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施工现场根据施工图设计,遇到问题立即组织临时小组进行决策,成员在会上各自提出建议,经讨论得出方案。决策权力下放,既压缩了管理层次,减少了不必要的控制监督人员,还减少了相应的管理费用。但权力下放并不意味着管理人员无事可做,管理人员需要对员工决策提供必要的支持,同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公司的战略决策上。分散决策有利于现场信息的及时交换,大家可更直接地交流,处理问题更为简洁。
4.3 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来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的新途径。精益建造的知识管理(KM)包括理论、经验、创新能力和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小范围的定位、构思和使用的知识管理;有关公司策划、注册和相关企业个体之间的大范围的知识管理。它主要通过使用许多专业的现代化技术来对知识进行定位、确认和传播,例如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认知过程等。知识管理是设计与施工整合中提高信息可视化和流动性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此方法的关键是学习项目团队精神和组织能力,并可以通过网络来协助进行知识管理。
5、设计与施工整合的优点
5.1明显地缩短了工期

产品的早期设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这阶段做修改所冒的风险也最小。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尽早考虑它后续生命周期阶段的所有因素(如采购、施工、销售等),可避免后期阶段由于修改方案而造成大量的资金浪费。通过设计与施工的整合,使得开发、设计和施工并行,大大地缩短了项目的工期。在整合的过程中,运用并行工程可以避免浪费很多不必要的时间。整合使得设计过程与施工过程可以穿插进行,而不是按序进行。运用整合的思想,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进行协作式工作,有问题立刻解决,避免了传统建造中常见的“窝工”和“返工”现象。
5.2 尽可能地消除浪费
精益建造的一个目标就是要最小化浪费,设计与施工的整合更好地达到了此目标。在设计与施工的整合过程中,一方面采取准时化建造和最后计划者体系来保证工作流的连续性;另一方面,它也消除了流程管理等待的浪费。在设计开始阶段,设计人员根据顾客的要求设计出的产品符合市场需求,避免了生产低劣产品而造成的浪费。由于设计与施工的整合,施工过程与设计过程可以同步进行,遇到问题立即就组织临时小组进行讨论,商议出解决方案,及时解决问题,避免了问题的连锁反应而造成的恶性循环,最终消除大量不必要的浪费。
5.3 节省了很大一部分成本
传统建造由于是按照“先设计,后施工”的原则进行,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之间交流甚少,造成了大量的设计变更。尽管产品设计的成本只占整个成本的5%,但70%~80%的成本是由设计影响的。设计与施工的整合,使得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之间进行充分地交流,共同完成产品。由于是按需进材,避免了不必要材料的积压。传统建造中存在侥幸心理,等到问题很严重的时候才去解决;而在整合过程中,遇到问题立刻解决,这样就节省了很多因“返工”而造成的成本增加。据统计,工程设计变更的成本随着它所在时间越接近产品生命周期后期而呈对数方式增长,故设计与施工的整合节省了很大一部分成本。
5.4 更好地实现了价值管理
精益建造运用价值流的思想使得价值最大化,设计与施工的整合更好地实现了价值管理。在设计开始阶段,设计人员就结合顾客的要求来设计建筑产品,使得顾客价值最大化。在施工过程中,一旦遇到问题,施工人员、设计人员与顾客及时沟通,不断地运用计划控制体系来重新设计,真正结合顾客的要求,建造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建筑产品。同时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5S现场管理,通过识别和绘制价值流来消除不必要的浪费,最终实现价值流。运用价值管理,可以在流程中把不能创造或增加价值的活动剔除,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节省成本,提高建造效率
6、结束语
设计与施工的整合,以精益建造的理论为基础,以顾客的需求为原则,以价值流为主线,最终保证价值最大化。它有助于设计人员更加轻松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有助于建设单位更加合理地安排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情况,还有助于施工单位能够缩短工期,减少因变更而造成的返工。因此,设计与施工的整合是建立在“多赢”基础上的,最终相关企业共享利益成果。


上一篇:工程现场项目管理的工作流程
下一篇: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