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科目:工程经济 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 工程项目管理 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  相关课程:环球网校二级建造师考试培训视频课程简章
工程类  一级建造师 二级建造师 监理工程师 一级造价师 二级造价师 一级建筑师 二级建筑师 咨询工程师 一级结构工程师 安全工程师 一级消防工程师 二级消防工程师
工程类  注册测绘师 环评工程师 城乡规划师 房地产估价师 电气工程师 岩土工程师 暖通工程师 环保工程师 水利水电工程师 化工工程师 给排水工程师 造价实训 BIM
财经类  初级经济师 中级经济师 高级经济师 初级会计职称 中级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师 税务师 统计师 初级审计师 中级审计师 基金从业 证券从业 期货从业 银行从业
健康类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卫生职称考试 临床执业医师 中医执业医师 中西医执业医师 口腔执业医师 健康管理师 育婴师 中医康复理疗师 中医养生保健师 小儿推拿师
综合类  导游资格证 教师资格证 教师招聘考试 心理咨询师 社会工作师 人力资源管理师 人力资源经理 人力资源实训 软考高级职称 软考中级职称 英语翻译资格 公共英语
    当前位置: 环球网校 >> 一级建造师 >> 考试资讯 >> 管理与实务辅导资料 >> 文章内容

利用综合技术治理病险堤坝

  病险堤坝处理技术方案的确定,是前期工作的主要内容,必须在充分掌握地质、水文、当地材料和工程的病险历史、运行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研究论证,作出科学全面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坝型及病险的不同部位、病险程度、产生原因等,制定综合治理技术方案。

  一、堤坝坝体处理技术

  堤坝坝体的病害多表现为渗透破坏和变形破坏。

  产生渗透破坏的原因,主要是在堤坝填筑时,碾压不实、土体疏松或堤坝老化失修,使坝体某些部位抗渗坡降降低,坝后出流部位残留过大的剩余水头,侵蚀土体。

  变形破坏也是因填土不密实,坝体某些部位产生不均匀变形、裂缝。还有一些堤坝运用多年后,由于不同高度土柱出现的应变差使坝体内部应力水平提高,出现弱应力破坏土区。近年来坝顶钻孔时,发现孔内大量漏水漏浆,原因是坝体内有了裂缝、洞穴或由于小主应力不足而产生水力劈裂。如果是在岸堤段产生纵向的主应力不足,高水位时,发生水力劈裂,将出现严重后果。其破坏过程是坝体内某些土区出现小主应力不足→受拉→裂缝→发生渗透破坏。我国已经有不少水库土坝出现钻孔漏水现象,值得引起高度重视。有一些堤坝受生物的破坏,尤其是南方的白蚁,北方的獾、鼠掏洞等。

  解决堤坝坝体渗透破坏的原则是,必须形成连续的防渗帷幕。帷幕的厚度和密实度,必须满足设计提出的允许抗渗坡降的要求。劈裂灌浆是堤坝体加固的最好方法之一,在我国已运用了20多年,处理病险水库已达200余座,堤防2000余km.实践证明,这一方法不仅能够形成垂直连续的防渗帷幕,解决坝体的渗透稳定问题,而且还能够通过浆坝互压和湿化变形,调整坝体内部的应力,使浆脉两边3~5m土体得到密实,扩大了防渗帷幕带。近年来土坝坝体劈裂灌浆已由原来的中低土坝向高土坝发展。在某些地基条件下还可以使坝体和地基同时劈裂,形成坝体和地基统一的防渗帷幕。在大坝渗透破坏严重的情况下,配合其他应急措施,利用特殊工艺,可以实现快速劈裂,10~13d就可形成帷幕,初步解决土坝坝体的渗透稳定,以后再逐步加固。浙江省利用浅劈办法,即在浸润线以上劈开坝体,浆液中加入一定比例药物,形成帷幕,消灭白蚁;新疆的纯沙坝、延安的黄土筑坝,也利用劈裂灌浆技术处理获得成功。

  振动沉模防渗板墙技术是治理江河、湖泊堤防普遍存在的渗漏隐患的一项垂直防渗新型施工技术。采用先进的双模板沉模灌浆新工艺,形成的板墙具有连续无接缝、无开叉等优点。它除形成一道防渗板墙帷幕外,对板墙两侧一定范围内的土体还有挤压密实作用。同时,由于模板的振动使堤身土体得到振密加固。该法适用于黏性土、砂性土、流砂、砂砾、淤泥质土的地质条件,目前处理深度可达20m左右。如防渗墙深度超过20m,可以在20m以上部分采用“振板”,下部采用高压喷射灌浆的综合技术处理。如此,既可保证工程质量,又能节约工程成本。

  二、覆盖层处理技术

  坝下覆盖层多是洪水冲积形成,一般颗粒比较粗,筑坝以前必须做防渗处理。我国有些土坝建坝时对覆盖层处理不彻底或未处理,蓄水后出现渗透破坏。对此,可利用传统的槽孔式混凝土连续墙处理。槽孔自坝顶穿过坝体、覆盖层至基层不透水层,或者放空库水自坝前脚造孔深至基岩不透水层。第一种方法通常将混凝土连续墙一直浇至坝顶,混凝土浇筑量较大;第二种,需放空库水。而利用高压喷射灌浆技术重做覆盖层防渗体系是一较好的方法。它的优点是工程造价低,施工速度快,不需要开挖,不破坏坝体,不需要放空库水,只要根据设计的防渗体范围钻孔喷浆营造防渗体即可。该技术要求:深度大于20m的深孔,孔斜率必须控制在3‰以内;根据钻孔不同的深度计算出高喷板墙出现不连续的程度,确定钻孔孔距;根据覆盖层的结构,颗粒粗细、地下水流速大小,采用不同工艺,如渗透系数大于10-3cm/s,可采用单管或双管,水泥浆比重应不小于1.7g/cm3,还应掺入一定比例的速凝剂。

  三、接触带处理技术

  坝下接触带包括河槽段、岸坡段截水槽与基岩的接触带、坝体内防渗土体和刚性建筑物的接触带等。一些挡水建筑物,因为接触带处理不好,主要是清基不彻底或基岩的裂隙、破碎带等未做封堵处理,形成集中渗流、漏水通道,容易出现管涌等险情。

  处理办法:多采用压力灌入水泥浆的办法,如河南省的鲶鱼山水库土坝,委内瑞拉的埃尔伊西罗水库土坝等。但有的情况,尤其是在小裂隙比较发育的花岗岩或一些火成岩地基时,此办法效果并不好。原因是注浆时用套管封孔,阻浆面积太小,压力水泥浆的流窜方向和数量不好控制。如上述两水库土坝接触带的防渗水泥灌浆,不仅未解决好接触带的漏水问题,反而由于压力水泥浆自基岩裂隙中窜出,沿坝轴线附近劈开了坝体,在坝体内形成刚性水泥板。

  接触带渗漏处理的最好办法之一是高压喷射灌浆技术。因为高喷灌浆所喷出的水泥浆是定向的、局部的。在某一设定的局部,用高压水破坏原地层的结构,同时掺入水泥浆,形成一定几何形状的凝结体,避免了一般压力灌浆工艺中水泥浆流向和灌浆范围不好控制的弊端。采用摆喷和旋喷工艺,在接触带上营造防渗帷幕,隔开坝体软土和基岩的接触。对一些坝内堤设的刚性建筑物,可以用高喷水泥浆等防渗材料与原刚性建筑物牢固地焊接在一起,使高喷板墙插入土体,增加渗流路径,满足渗流稳定的要求。

  坝内埋设圆形刚性建筑物接触带的处理:可根据设计要求,在圆环的外周边重造若干个防渗环。防渗环的直径、厚度、个数可根据防渗要求计算求得。

  四、堆石面板坝处理技术

  自70年代以来,我国建设了一批面板堆石坝,在迎水面的防渗体有钢筋混凝土面板和沥青混凝土面板两种。经验表明,只要在设计和施工中严格执行规范,不出现大的失误,该种坝的防渗都是成功的。但一些堆石坝体因碾压不实,蓄水以后,坝体产生大的变形,使防渗面板拉裂漏水,危及大坝安全 。总结我国较早修建的部分堆石面板坝不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堆石体变形量过大,垫层或过渡层级配料不合格。对这类病险坝的防渗加固,一是自坝顶建造混凝土防渗墙;二是进行综合技术加固。前者施工难度大,费用高,工期长;后者较优。综合技术方案包括坝前坡面防渗、部分堆石体加固和周边处理等。处理前应对坝面的应力应变进行有限元计算,以确定各部位所需防渗材料,对坝面下某些变形较大的堆石体部位进行托底固结灌浆加固。坝面的防渗材料一般采用复合土工膜,它的优点是能满足物理、力学要求,抗渗性能好,适应变形能力强,造价便宜。西安市石砭峪水库经过技术方案比较,选用综合技术加固方案,取得了成功。

  五、坝下基岩岩溶的处理技术

  有些土坝因种种原因,坝趾下基岩的漏水通道没有封死。尤其在岩溶地区溶洞、裂隙发育,水库建成蓄水后,由于高水头的压力,漏水大量增加,在与坝内防渗体接触部位极易发生冲蚀,危及大坝安全。对于这种隐患,采取坝前做铺盖,坝后减压或做压重、开导流洞等措施,均有临时效果,但不持久。在潜水流速比较大的情况下,采用正常灌注水泥浆的办法,也很难灌得住。

  近年采用的级配料灌浆技术,对一些裂隙和溶洞比较大的地层,是一项科学、有效、经济的处理办法。该方法是利用不同粒径的块石、碎石、粗砂等组成级配材料,颗粒大小可根据溶洞裂隙和流速的大小确定。放入溶洞、裂隙中的块石能够存得住,不被冲走,起到充填岩溶空隙、减小水流速度的作用。在注入的级配料中灌注压力水泥浆,使级配料胶结在一起并和岩溶、裂隙的孔壁牢固结合,把洞穴堵死。

  我国近20年来对病险堤坝的加固,已经创造了十几种比较成熟的技术,我们可以针对病险堤坝的具体情况,酌情选用,进行综合治理。(考试考试网一级建造师编辑整理)




上一篇:硬聚氯乙烯排水管件应用开发与探讨
下一篇:堤防工程新型护岸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