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环球网校 >> 造价工程师 >> 考试资讯 >> 考试经验交流 >> 文章内容

工程投资审计的系统化管理(二)

  (二)系统结构分析
  根据对系统结构的分析,按照投资审计工作开展和管理的需要我们将系统分为结算审核、工程成本审计、工程招投标审计、制度支撑等四个子系统。进行系统分析,需要在每个步骤中反复运用分析、评价与综合的方法,要把子系统的约束条件、决策依据、资源条件与其所依赖的环境条件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1、结算审核子系统分析
结算审核是工程投资审计的基本工作内容,也是确定工程结算是否合规、准确的重要环节。其目标设定:合理准确地确定工程造价。由此分析得知目标函数的变量为工程量、定额子目、设备材料价格、所执行的计价程序等。约束条件为:投资计划及造价管理部门的批复数,设计图纸及现场签证,建筑安装工程预算定额,费用定额,国家及工程所在地地方政府收费标准等。因此,要确保系统整体优化运行,对于结算审核子系统,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工程量审核。对结算工程量的确认不能单纯依靠设计文件,还要以现场实际为依据。即审计人员必须对照设计图纸、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等文件,与现场实际进行符合性测试。这是进行工程量审核的关键。
  (2)定额子目套用及换算审查。套用子目的原则是施工现场实务过程与定额子目包括的内容或程序基本相符,子目换算也应遵循这一原则。这里要求业务人员对定额子目的设置、划分原则要有深入的了解。
  定额子目套用上容易出现的另一问题是重复套定额,即有些工序在其主导工序的子目内容中已包括,却又单独拿出来套定额。这要求审计人员必须熟知定额子目包括的内容,并对施工现场有相当的感性认识,从而把好定额套用关。
  (3)设备材料价格审查。建设工程投资中设备材料费所占比重一般在50%以上,因而对设备材料价格及材料价差应作为重中之重进行审查。主要审查材料消耗量计算是否正确,调差方法与调差范围是否与有关主管部门下发的调差文件相符,设备、材料采购发票是否合法,设备装箱清单中所列各种附件、配件等有无重复计价等问题。
  (4)费用程序执行情况审查。审核的重点应放在工程类别及其费率取定是否正确,取费标准与其资质等级是否相符,取费基数及计算是否正确,其它费用计取是否符合招投标文件或合同文件的有关规定等方面。
  2、成本审计子系统分析
  工程成本子系统的目标函数为确保建设资金合理、合法、合规使用,相应的目标函数变量为人工成本、材料成本、机械成本、其它直接费用成本和间接费用成本等,约束条件则是会计政策、核算办法、费用预算等。工程成本审计与工程结算审计互为补充和验证,前者验证工程项目实际发生的各项支出的真实性、合规性,后者依据实际工作量、预算定额、费用定额和各项收费标准确定项目支出额。工程和财务审计人员根据各自的专业特点,对审计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或依据经验判断容易出现的问题,相互协调配合,共同确定具体审计目标。这种审计方法和程序既是对工程管理和计划管理的监督,也是对会计核算的监督;不仅确保审计终审结论的权威性,而且为公司控制投资规模,加强工程投资管理,提高投资效益起到了监督作用。譬如对设备材料费的核定,工程审计人员提出设备清单和定额材料的数量、价格明细,财务审计人员据此核实“在建工程-设备材料费”的支出明细,共同认定工程项目设备材料的最终投资额,并将终审结果提交给财务部门作为结转工程成本和列转固定资产的依据。
  3、招投标审计子系统
  招投标工作一般由工程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由于审计人员对具体管理业务的超脱性和传统的审计工作程序要求,往往导致审计人员被排除在招投标工作流程之外。对此应根据国家或行业审计主管部门的规定,主动与工程管理部门协商,落实“先审计,后招标”的原则或将审计工作程序与招投标程序并行。通过积极参与招标文件的会签、标底的编制、开标、评标、定标等全过程的管理工作,了解情况,及时发表审计意见,同时搜集相关资料,为竣工结算审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4、制度支撑子系统
  只有经常与外部环境保持动态平衡的系统才是理想的系统,不能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系统是没有生命力的,这就要求在系统设计时,必须适时地根据国家或行业的经济政策的变化以及企业管理阶层对于审计工作的具体要求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随时调整和不断完善审计制度,以保证为审计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制度建设的好坏反映系统运行环境的优劣,也是系统优化中必须优先考虑的资源条件。因此,要保证建设项目投资审计工作的有序运行,强化投资审计制度建设势在必行。
对于工程项目的审计范围,审计组织分工,审计内容及审计重点,审计方式、程序及要求,审计处理办法等应有明确、切实可行的规定,以利于操作。
应充分运用审计手段,确保制度的执行。为确保财务决算以审计终审数入帐,应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专项调查,通报批评违反规定的单位,并责令改正。同时在每年的财务决算审计中,逐项核对单项工程结算数,确保与审计终审数一致。
  加大审计处理和整改力度。对工程项目不经审计即结算付款或不按审计结论付款和调帐、严重虚报工程量或签署、伪造虚假签证及未经批准擅自提高建设或装修标准、扩大建设规模、计划外工程或计划外购置设备、乱挤乱摊工程成本费用等违纪违规问题,切实进行审计整改,体现出“以审促管、以审增效”的工作宗旨。
  (三)系统优化设计
  1、管理模式选择。输油企业“点多线长”,在每年投资额数亿元的建安工程项目中,有长输管线建设和大修,罐、泵、炉等生产设施的更新改造或大修,通讯、电力线路建设和大修等各种项目类型,具有专业、地域跨度大的特点。因此对于采油和管道输送行业,宜采用公司基地实行一级审计,驻外主要生产单位设审计科实行二级审计的审计管理模式,以解决审计人员少、审计工作量大的矛盾。
  2、审计程序选择。在投资计划下达后,应及时制定下发工程投资审计计划,明确主审人及执行审计的时间和要求,根据工程实施进度积极参加前期工作、施工图交底、中间和竣工验收等管理活动,搜集第一手材料,发挥审计人员主观能动性。
  3、审计方式选择。为确保系统目标的总体效果,审计人员对重大建设项目应实施“零距离”审计,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深入施工现场,以切实增强对工程施工实务的感性认识以及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全局性认识和审计控制能力,并由此准确地设定出审计重点和审计控制点。同时,按照建设项目要 “规范管理程序,前移审计关口”的原则要求,认真实施初步设计审查、施工图设计交底、工程施工招投标、材料设备招投标等工程管理活动中各个环节的过程审计,即事前审概算,事中审招投标、预算及其执行情况,事后审工程结算及财务决算,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体现监督与服务并存的审计工作宗旨,并为审计工作从事后审计向事中、事前审计发展和过渡进行有益的探索。
  4、审计手段选择。审计工作运用和介入电算化系统的程度,已成为衡量审计工作水平和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为此,在工程投资审计中,应大力推行了计算机辅助工程投资审计工作。一方面,要从审计工作的高起点、高质量这一角度,要求本单位为工程审计人员配备统一的电算软件,并集中工程审计人员进行电算化理论学习和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培训。在电算化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电算系统数据库的内容,自行编制适用于本行业内各地区的价格库和各种预、结算审计报表等数据库、数据文件,保证电算化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
  另一方面,对列入年度投资计划的每项重点工程项目,应建立起工程投资信息数据库,将审计人员掌握的有关该项目的概算、合同、招投标、材料设备供应及相关文件和会议等分别按不同的数据类型录入数据库,并随工程进度随时对数据进行维护和更新,保证审计人员对工程信息资源的共享,为以后工程结算审计和竣工决算审计工作打下了良好的资料和信息基础,以此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障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权威性。推行电算化审计的收益之一是能把审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计算中解放出来,另一收益则是能够较好地规范审计基础工作。
  三、系统化管理效益评价
  实践证明,开展工程投资审计的系统化管理工作,对加强和改善工程造价管理,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保证建设资金的合理、合法、合规使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调查资料也显示,实行系统化管理能有效促进审计工作的开展以及审计作用的发挥,不仅增强了审计人员的责任感、成就感,也取得了积极的管理效应和显著的经济效益。



上一篇:技巧心得:环境造价标志知识问答
下一篇:工程投资审计的系统化管理(一)